励志秀
-经典日志-情感日志-伤感日志-心情日志-搞笑日志-唯美日志-亲情故事-爱情故事-友情故事-职场故事-励志故事-人生故事-哲理故事-校园故事-名人故事-
文章搜索:   热门搜索: 励志  爱情  人生  搞笑  口号
当前位置:励志秀> 故事> 职场故事> 文章内容

我们的青春谁做主?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08-28 11:49

  最近在一个报社实习,奉命主持一个该报英语周刊上的栏目,叫《翻译秀》。周刊的责编会在头一期的报纸上给出一小段中文,热心读者看了之后把它翻译成英文,然后给周刊发过来。我的任务就是挑选两三个读者的翻译,指出其中的错误,然后给出自己的改译。

  报社另有一个实习生,是一个美国人,来中国学汉语的。每次我做完这个栏目,她会帮着看一看,毕竟英语是人家的母语,挑错眼光应当比我精准。有一次,她看了我改译的一段文字,告诉我其中有一处改得不恰当。那处文字的中文意思是说一个爷爷想带自己的孙子出去放鞭炮,就说道:“外面太热闹了,在屋里早就坐不住了。”前半句没什么可说的,关键是后半句,我想把爷孙俩被外面的鞭炮声吸引出门的这个意思翻译出来,于是改译为:“We are eager to join in.”表达爷爷在向第三者叙述他们急切想出去的心情。我颇为自己的这个翻译暗自得意,但是美国人却认为正是这里出现了问题,她的理由是:爷爷说自己想出去放鞭炮是可以的,但他不能代表孙子说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我用的词是“热切(ea?鄄ger)”,这是一个很主观的词,而爷爷“热切”并不表明孙子也必须“热切”,所以这种代表关系是很武断的。我明白她的话所表达的一个核心意思,那就是“你不要随便代表别人”。虽然她随后又委婉地说:“不过你这也不能算一个错误,顶多算是用词不当吧。”但对我不啻为一记当头棒喝。

  我上中学那会儿,英语也不差,写作文的时候就是这么在用。后来出国了,写文章的习惯也一点没改。也许澳洲人比较懒,他们从来不曾指出我的这个毛病,可这个美国人到底是给我说出来了。曾经我还认为自己和同龄人比算得上是比较理性和客观的了,无奈文化的力量是如此无孔不入,每个人在其中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自古以来,国人都觉得在上者可以随便替在下者表达意愿,似乎这是天经地义。比如官员可以随便在任何场合代表人民。当然了,这本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们所表达的基本上也是大多数人的心愿。但往往会有这样的时候,比如在电视上看到某官员代表着包括我在内的民众向某来宾表示“热烈欢迎”,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这个被欢迎者是何方神圣,他的人格、人品我并不知晓,或许我根本不会喜欢他,但你都代表我欢迎了,我即使有意见也只能深藏心中了吧。这种代表关系不仅限于官方场合,在社会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领导代表员工、校长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子女……人们习以为常,就没有人想到问一句:“你是否有权代表我?”诚然,在很多场合,是不需要也不可能询问人们是否愿意被代表的,但主要的问题在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已经默认了这种行为,不知不觉中与之达成了妥协。当这种妥协成为群体认可的现象之后,个人的声音就必然被埋没,个人应该受到的尊重就在妥协中被忽略了。

  这个美国实习生表面上只是纠正了我译文中的一个瑕疵,但实际上她在如此细微的地方告诉了我:很多时候,中西方的差距其实并不只是表现在经济方面,更多甚至更本质的差距,还在于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很小,但足够让人震撼。

 



上一篇:毛遂自荐无非小勇   下一篇:一条横线的激励
其它相关文章
·有漏洞的账本
·请假两天
·不是告状,胜似告状
·只有自己足够“怪”,生活才会够
·“闪辞族”危机
·索尼的内部跳槽
·跳槽与积累
·跳槽前想好三问题
·人首先要生存
·“装忙”:职场生存新哲学
最新发表文章
·有漏洞的账本
·请假两天
·不是告状,胜似告状
·只有自己足够“怪”,生活才会够
·“闪辞族”危机
·索尼的内部跳槽
·跳槽与积累
·跳槽前想好三问题
·人首先要生存
·“装忙”:职场生存新哲学
随机推荐文章
·德国总裁的自恋
·决定成败的人
·世上本就没有“最好的工作”
·卧底打工
·辞职的报复
·高学历为何成了求职累赘
·养着一个BLOG
·有些事情是注定的
·许我一个未来
·忘记你的试用期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本栏热门文章
·失败经历,加分还是减分
·把咖啡渣穿到身上去
·18岁的反恐战士,曾是世界上最危
·“装忙”:职场生存新哲学
·人首先要生存
·跳槽前想好三问题
·跳槽与积累
·索尼的内部跳槽
·“闪辞族”危机
·只有自己足够“怪”,生活才会够
本栏精华文章
本栏推荐文章
·变强大的秘诀
·大学生“死皮赖脸”找到工作
·冲出热情的包围
·小一号的简历
·求职时别让坐姿出卖你
·彻底告别以前的自己,再见了那个
·开店姑凉一上午的悲催经历
·人情
·可怜大学生应聘被忽悠
·献给正在找工作的大四学子们
Copyright 2017-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