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秀
-经典日志-情感日志-伤感日志-心情日志-搞笑日志-唯美日志-亲情故事-爱情故事-友情故事-职场故事-励志故事-人生故事-哲理故事-校园故事-名人故事-
文章搜索:   热门搜索: 励志  爱情  人生  搞笑  口号
当前位置:励志秀> 故事> 幽默故事> 文章内容

鲜为人知的现代间谍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08-28 14:49

 在冷战的脚步渐行渐远,全球化的纽带日益紧密,和平的祈愿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现实的当下,间谍这个号称“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甚至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然而,一度搞得沸沸扬扬的美俄间谍事件再次告诉我们,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世事变幻、风起云涌,但间谍须臾未曾远离,“他们”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是我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好邻居。

  信息渠道的发达使此次间谍风波通过各种渠道,瞬间传遍全球,在媒体的详细描述下,间谍们的生活揭开了一丝神秘的面纱,让世人窥到其神秘职业中也许并不那么神秘的内容。对于寻常人而言,这些人是如何工作的,他们的工作手段是什么,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

  

  工具日常化,特制工具并非必备

  

  电影《007》中虚构的人物詹姆斯·邦德使用如手表炸弹那样的特制工具,而遭美方逮捕的多名俄罗斯间谍利用一些日常用品执行“接头”、传递信息等间谍任务。手提电脑、无线网络、移动存储设备、预付话费手机等是俄罗斯间谍常用的工具。

  无线“接头”美国联邦调查局称,俄罗斯女商人、间谍安娜·查普曼曾经与一名俄方“上线”用无线网络设备“接头”。查普曼进入纽约市曼哈顿一家咖啡馆,落坐临窗位置,打开笔记本电脑。10分钟后,她的男性“上线”乘一辆小型客货两用汽车经过,借助无线网络获取她发出的信息。“接头”期间,两人没有对话,甚至没有眼神交流。以往俄罗斯间谍使用“克格勃”特制设备,现在则使用普通笔记本计算机,因为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使用特制设备多少显得有些多余。

  “短命”手机联邦调查局披露,查普曼另一个惯用“伎俩”是使用预付话费手机。美方指认查普曼曾经在纽约布鲁克林一家商店购买一部预付话费手机,然后马上把装有充电器和购买协议的包扔进垃圾箱。联邦调查局探员发现,她在购买协议上写着虚假姓名“伊琳-库佐夫”。媒体认为,因为买主不打算长期使用这一手机,商家在交易过程中无需查看对方身份证件,这意味着执法部门无法借助手机通话记录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实施窃听也相当困难。嫌疑人利用这一点,常常在购买这类手机后仅仅通话一两次便把它们扔掉。

  闪存芯片在电影《007》中,特工常用微型照相机摄取机密文件,方便存储和转移。现阶段,普通闪存芯片可以完成这一任务。闪存芯片常用于照相机、手机和usb接口存储设备中,可以容纳大量信息。

  联邦调查局查阅闭路电视摄像记录时发现,俄罗斯间谍理查德·墨菲2009年在纽约州怀特普莱恩斯一座火车站与另一名嫌疑人“擦肩而过”,接下一个包裹。联邦调查局探员随后窃听得知,包裹内就有存有大量信息的储存卡。

  上述这些“作案工具”毫无秘密可言,是普通人生活中天天可以接触的东西。而科技的迅猛发展,更让越来越多真正的间谍产品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子窃听器、跟踪仪、微型相机和远程计算机按键阅读器等等,普通人拥有它们也并不困难。在英国,平均每14人就拥有一个闭路电视监视器,这是现代间谍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影响——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做间谍。

  

  手段多样化,高科技与传统并行不悖

  

  联邦调查局指出,这些俄罗斯间谍善于使用复杂的高科技手段获取情报:在纽约活动的间谍曾用加密的私人计算器网络与搭档联络;在新泽西和波士顿的“潜伏者”则把情报植入公开的图像传递出去;在西雅图的间谍则把无线电报或数字电码作为联系工具。



上一篇:钓鱼岛   下一篇:美俄海军的未来
其它相关文章
最新发表文章
·头名状元
·自食恶果
·借火儿
·巧嘴媒婆
·瘸子巧进门
·怪婿解难题
·白吃讹人
·小小捣蛋鬼
·卖媳妇
·臭不可闻
随机推荐文章
·一头扎进醋壶里
·张学良,早起“大笑”半小时
·老书迷和小书迷
·胖子减肥
·学话,没有学明白
·阁楼上的脚步声
·会冒烟的儿子
·小偷公司敬上
·手机广告
·最恨人家骗我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本栏热门文章
·最好一课
·解除窃听
·乖兵
·庄稼汉行医
·哪见猴操心着
·同命相怜
·画扇面
·阎王请医
·先写后问
·赛诸葛
本栏精华文章
本栏推荐文章
·表妹的“起步嫁”
·还是条好汉
·千万别看最后一页
·一只复杂的猪
·鸡吓死狗
·59个角度透视企业
·让先生郁闷的婚联
·新愚公移山
·管理妙招
·种树市长
Copyright 2017-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