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秀
-经典日志-情感日志-伤感日志-心情日志-搞笑日志-唯美日志-亲情故事-爱情故事-友情故事-职场故事-励志故事-人生故事-哲理故事-校园故事-名人故事-
文章搜索:   热门搜索: 励志  爱情  人生  搞笑  口号
当前位置:励志秀> 故事> 名人故事> 文章内容

日本摩托之父本田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08-29 15:57

在日本,被誉为"摩托之父"的本田宗一郎,原先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在复杂的环境中,惨淡经营,花费毕生一精一力,创建出世界一流的企业;随后又毫不吝惜地把它交给与自己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年轻人,自己过起恬淡的生活。下面所说的,就是本田宗一郎的故事。

公元1906年,在日本滨松市磐田郡光明村里,一个名叫本田仪平的铁匠家里,响起了婴儿的啼哭声。仪平的妻子美加庆幸头胎生下一个男孩。产婆给刚生下来的男婴洗澡时,意外地发现婴儿左手上有一根针。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怪事。

这男婴的名字叫宗一郎。

宗一郎诞生的这块土地,充满了进取的一精一神。日本乐器公司创始人山叶寅楠、日本电视之父高仰健次郎、发明自动织布机的丰田佐吉(他的孙子是日本汽车大王丰田英二)……都出生在这里。

宗一郎自幼就对机器有特别的兴趣。他的记忆始于碾米厂的发动机,那是3岁时的事了,他老缠着祖父带他去看"隆哒隆哒"。当时发动机还很少,机器转动,随着隆哒隆哒的响声,进去的稻谷就变成雪白雪白的米了。宗一郎还喜欢看机器锯木头,总是百看不厌。在家里,他则到大人干活的地方去捡一些乱七八糟的铁屑,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后来,弟弟妹妹也相继来到人问。母亲一共生了7男2女。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宗一郎被迫照看妹妹,但他十分贪玩,常把妹妹托付给祖父后溜之大吉,去看"隆哒隆哒"。

村里第一次装电灯时,宗一郎又惊又喜。在他眼里,腰里别着钳子和起子在电线杆上拧扎电线的电工,就像一位英雄。一回到家里,他就骑在祖父的肩上,乱揪祖父稀疏的头发,嚷叫着:"我要当电工,我要当电工!"乐得手舞足蹈。

小学二年级那年,有一天,宗一郎听说村里来了汽车,一溜烟地跑了去看。头一回见到汽车,挺新鲜的,它就像马车拉的带篷的箱子,走得慢吞吞的,小孩子都可追上它。汽车喷一出一股带汽油味的废气,宗一郎跑在后面,吸了个够。车一停,就漏油,直往下滴。他还想闻一闻汽油的味道,就把鼻子紧一贴地面,像狗一样在地上嗅。这样还觉得不过瘾,又伸双手去沾汽油来闻。

这一年还有一件使宗一郎难忘的事情,听说20多公里外的滨松步兵连那里,将举行飞机飞行观摩表演大会。宗一郎知道父亲是绝不会让自己去看的,只有逃学。他独自骑上父亲的自行车走了。到了那里才知道,练兵场被高高的围墙围住,要收10分钱入场费。宗一郎没钱,十分扫兴,但又不肯罢休,就爬到一棵松树上去看。

虽是从远处观望,他还是看见了。飞机发出隆隆响声,扬起尘土,一离地起飞,就在观众面前做爬高、旋转的飞行表演了。飞向蓝天的巨大机体,使这位少年赞叹不已。这件事成了少年宗一郎下功夫钻研机器的决定一性一诱因。

从此以后,宗一郎常扮成飞机驾驶员,用厚纸做一副飞行眼镜,把竹制的螺旋桨装在自行车前面,骑车兜圈玩。

当时,光明村几乎没人懂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与将来的职业、地位有什么关系。宗一郎家人口多,父母要拼命干活才能勉强维持生计,顾不上过问孩子的学业。因此,宗一郎的学习成绩总是很差。但是有一条,起一床一和吃饭时,宗一郎要是晚了,父亲就毫不客气。父亲一向严守时间,这与铁匠活儿有关,他们常说:"趁热打铁。"在长期家庭生活和父亲的影响下,宗一郎一生都严守时间。

但是,生活依然如故,贫困潦倒。宗一郎一年到头只有那么一套衣服,袖口上擦满鼻涕,干后变得硬一邦一邦的。

有一年端午节,宗一郎到邻居家去玩,想看着摆设的武士木偶,人家却说:"像你这样的穷小子不要来玩!"把他撵走了。这一件事,使宗一郎恨透了以钱财取人的做法。他恨恨地说:"你等着瞧吧!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富翁的。"

1922年,宗一郎的父亲由于劳累过度,损伤了肩膀,不能抡起铁锤打铁了,于是改行买卖自行车。他家卖出的是旧车,以廉价购进破旧车子,一精一心修理,擦亮后再出一售。即使是改行搞买卖,父亲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点也没变。由于他掌握了焊接技术,断了车架的车子也能修好,其它的自行车店就做不到这一点。父亲不仅仅是补好了车胎,还把车闸和链条拆下来检查一遍,要不然就不放心。宗一郎的父亲常说:"经我手修的自行车比新的还好骑吧!"

活儿多,宗一郎就去帮忙,他和父亲收留的几个徒弟一样,也遭到过斥骂,但是父亲又不得不佩服儿子的手艺。

宗一郎并不想在光明村呆一辈子,他早就下了决心,小学毕业后就到东京去。快毕业时,他在父亲订的一份《自行车世界》杂志上,看到了一则招工广告,于是说服了双亲,去信应聘。录取通知书很快就寄来了。毕业典礼一结束,宗一郎马上随父亲到东京去了。

繁华的东京大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早在8年前宗一郎就见过汽车,但8年后,他对汽车的向往仍不减当年。作为乡下人第一次来到大都市东京,白天车水马龙、晚上灯红酒绿的热闹情景,使他惊叹不已。

宗一郎应聘的是一家名叫技术商会的汽车修理厂。厂里拥有15名职工,生意相当兴隆。父亲向主人神原侑三问候并把儿子托付给他之后,就匆匆赶回去了。就这样,宗一郎住进了修理厂。

这下可以天天接触到盼望已久的汽车了,可以拆卸、研究它的构造,可以调配安装,还可以驾驶它了。但是,理想和现实完全是两码事。16岁的宗一郎,他在这里的职责是给主人照看孩子。他兄弟姐妹共9人,自己是老大,在家得照看弟弟和妹妹,到东京来原以为可以不管孩子的事了,想不到这里和在家毫无两样。

宗一郎天天摇摇篮,背小孩。背上猛一热乎起来,师兄们就嘲笑说:"本田背上又画世界地图了。"师兄们个个手拿工具,满身油垢,忙于干活儿,而自己却手拿抹布擦地板。由于失望和悲伤,他想过逃走。但是,每当想起父亲严肃的面孔和母亲哭丧的脸,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种生活持续了半年多,实在是太厌烦了。有一天,主人对宗一郎说:"小伙计,今天实在是忙不过来了,你来帮一把吧。"宗一郎一听高兴极了,马上就去干了起来。由于修理过目行车,他摆一弄起来得心应手。从此以后,宗一郎的手艺得到了承认,照看孩子的活儿减少了,修理活儿多了。

正因为是自己喜欢干的工作,宗一郎进步很快。他有时还背着主人驾车到外面去转。

1923年9月,东京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

快要午休的时候,店铺的房子晃得人也站不住。大伙急忙往外跑,外面到处都烧起来了,一片火海。宗一郎急忙跑回店里,想把电话机卸下搬走。他听说这玩艺非常贵重。但是,指挥避难的主人叫起来了:"只把电话机搬出去顶屁用,不如快把汽车开出去。会开车的都去开车!把它开到安全的地方去!"

正中宗一郎下怀。他跳上车,行驶在乱哄哄的人群中。真得感谢大地震,要不主人还不会让他开车呢。

地震,店铺烧了。宗一郎和主人一家搬到神田车站铁桥下,暂时避避风雨。宗一郎整天骑着跨斗式摩托在废墟上乱转,把无家可归的人和回乡的人送下乡,并从农家买回大米。

修理厂终于重新开业了。但是,原先的修理工差不多都回乡下去了,修理工只有宗一郎和另一位师兄。所以活儿就比以前忙多了。主人购进大量被烧坏的汽车,进行修理,然后漆上油漆,能卖个好价钱。宗一郎的修理技术也越来越高了。

宗一郎18岁那年,主人让他到盛冈修理消防车。是由于当地修理厂修不了,消防一团一才到东京来请人去修的。到车站迎接的消防一团一长,看到所谓的修理专家是个一毛一孩子,便问他:"你师傅怎么没来?"当听说宗一郎就是派来的专家时,便连连摇头说:"开什么玩笑!"

宗一郎不管他们,只是默默地干。查明了故障原因,换了零部件,又按原来的样子装好。整个工作花了3天时间。试车时,发动机运转正常;开动水泵,水泵喷水了。

修车那几天,他们让宗一郎住学徒工宿舍;车修好后,立刻就把他请到头等旅馆去住。吃饭上洒了,还有女服务员帮忙斟酒。事实使宗一郎懂得,掌握技术是受人尊敬的,从此,他更加专心致志钻研业务了。

这一年,宗一郎还组装了一辆赛车,参加比赛获了第一名。他的修车技术已远近闻名,只要零部件齐全,他什么车都能修好。

宗一郎准备回到家乡自己开业。神原同意宗一郎挂"技术商会滨松支店"的牌子,并赞助了200日元,作为营业资金。

宗一郎回到阔别6年的家乡。父亲还是老样子,在默默地劳动。宗一郎挂牌开张了,除宗一郎外,只有一名职工。父亲祝贺长子独立,送了一间房子和一袋大米。

开业后,宗一郎凭一手一精一湛的修车技术很快赢得了顾客好评。生意越做越大,修理工也增加到6个人。他又建了一间房子,买来各种各样的机器,只要有时间,就钻进那房子里,按自己的想象搞发明创造。大地震之前,汽车轮子的辐条都是木制的,宗一郎把它改成铁制的,在博览会上获得专家好评。他向国家专利局申请获得了专利权。

宗一郎30岁不到,就很阔绰了。修车的事都交给雇员去干,他仍然喜欢摆一弄机器。他制造出摩托艇,带上年轻职工和艺伎在湖上兜风。他还驾驶一辆由他改良的福特汽车,参加全日本汽车速度大赛。

大赛时,宗一郎创下平均时速120公里的惊人纪录。在快到终点时,从跑道旁突然冲出一辆车子,两车相撞,赛车打了三个滚,宗一郎从座位上弹出来,休克过去。他的左脸摔破,胳膊骨折;助手并二郎也受重伤。但这种以夺金牌为奋斗目标的拼搏一精一神,以后便成了本田的摩托车制造公司的巨大动力。

宗一郎27岁那年,和一位小学教师住智结婚。结婚那天,他自己驾车去接新一娘一,令人羡慕不已。当时,司机是人们向往的职业之一。

就在婚后的第二年,宗一郎突然关闭了生意兴隆、有50多名工人的修理厂。他对修理业已厌烦了,要向制造业这一领域迈进。

此时是30年代初。日本占领了中国东三省,又扶植了一个伪满洲国。国际联盟一致通过决议,谴责日本的军事入侵。日本则以退出国联相对抗。从此以后,日本在国际上迅速陷入孤立状态。于是,日本政一府奖励国产汽车。本田宗一郎这时候开始搞汽车工业,可说是赶上了机遇。

但是,资金和原料都存在不少问题。于是宗一郎决定改做活一塞环。这是汽车发动机中的夫键零部件。

不管怎么说,从修理到制造,这是一个大突破。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零部件,但已经向制造业迈出了第一步。然而,制造活一塞环也并非像所想的那样简单。它的技术很复杂,里面有许多学问。宗一郎痛感自己只有小学文化,于是就以旁听生身份,到静冈大学工学部学习了两年。

1937年,宗一郎成功地制造出了活一塞环。这一年,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以生产卡车为主。宗一郎给自己的公司起名为"东海一精一密机械公司",简称"东海一精一机"。东海一精一机活一塞环的主要买主就是丰田汽车工业公司。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政一府出于侵略战争的需要,对汽车的生产、配给和价格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东海一精一机曾有2000人被充当征用工或义务劳动工。由于征兵,为了弥补男工被驱赶上战场后的人力不足,当局就征用大量女工顶替。宗一郎的工厂被征用为军需工厂,常有监督工到厂里来巡视。宗一郎深感战争就是灾难。

1945年,就在日本投降前,日本中部地区遭到大地震袭击,东海一精一机的厂房、机器毁坏了,正在想法子抢修时,战争结束了。

停战后,彻头彻尾的军需工厂东海一精一机陷入了僵局,一筹莫展。原先的大主顾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又提出:"能不能帮我们生产汽车?"宗一郎断然拒绝了。他不愿再过那种惟命是从的生活了,该和"丰田"断绝关系了。

宗一郎将自己拥有的股份全部卖给了丰田。钱到手后,他曾考虑过干一番事业,但当时社会一片混乱,几乎所有物资都受美国占领军控制,若贸然从事必然失败。

宗一郎又从零开始,准备搞纺织机器。他盖了座160平方米的房子,并挂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着手改良织布机。但是,很快就陷入了僵局。由于投资太大,卖股份所得的一笔资金已所剩无几了,而新织布机还没试制出来。他于是想到了汽车,但汽车比织布机更费资金。他又想到了摩托车。

当时,陆军通信设备上的微型发动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都堆在仓库里。宗一郎得知这一消息后,廉价把它买来,作为动力安装到自行车上。

当时交通十分混乱,火车和公共汽车又少又拥挤。被称为"吧嗒吧嗒"的机动自行车,虽然开动起来响声震耳,黑烟直冒,但仍然很畅销。顾客从各地蜂拥而来,产品供不应求。发动机和自行车的形状、颜色都不尽相同,用白铁皮一精一心做成的汽油罐,却十分一精一致。不到10人的技研所,可月产300辆机动自行车。

战时,"一滴油一滴血",汽油被视为至宝;战后仍十分短缺,如果超量使用,就会遭到处罚。没油,机动自行车就没法开。宗一郎想到战时曾用松节油代替汽油。于是,宗一郎购买了山林,挖树根提取松节油。然而,由于没有好的一精一炼设备,所以产量少且质量差。后来把这些松节油掺进黑市买来的汽油里,一起出一售。掺有松节油的汽油有一股香味,即使查出来,还可以争辩抵赖,免于处罚。

"吧嗒吧嗒"的月产量后来增到700辆,微型发动机不够用了,就自己开始制造。这时,一位名叫河岛喜好的专科毕业生,加入了宗一郎的事业。几十年后,就是他接替宗一郎,出任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董事长。

宗一郎和河岛马上着手设计发动机。资金不足,宗一郎只好把父亲辛辛苦苦买来的山林卖掉,筹措资金。父亲仪平仍在做些镰刀、锄头之类的农具分发给邻居。

经过努力,他们终于制造出A型发动机。A型发动机的问世,使"吧嗒吧嗒"月产量高达1000多辆。本田宗一郎只花了1年时间,终于从战争废墟上站了起来。

1947年底,宗一郎成立了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职120多人。

老板宗一郎非常严厉,发现干活偷懒的人,拳头就会无情地飞过去,有时甚至抄起身边的扳手砸过去。当时工厂里有两间厕所,老板脸一变,大伙就躲进厕所去,厕所一时被挤得满满的。然而,宗一郎不光对别人,对自己也同样严厉。

载有A型发动机的车子十分畅销。宗一郎并不满足,又以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为目标,相继研制出一性一能更好的B型、C型发动机。

为了检测自己的劳动果实,载有C型发动机的自行车参加了东京日美对抗赛,并获得了胜利。宗一郎又向自己的纪录挑战,研制出D型——一种98CC、2.3匹马力的发动机。他认为挑战和改良相结合,就会产生出不可估量的动力。功率太大了,宗一郎又改进车身,终于试制出第一辆新车。"以速度寄托自己的理想",所以这辆试验车被命名为"理想号"。这是从自行车到摩托车的一次质的飞跃。

正在这时候,本田宗一郎认识了藤泽武夫。人称"技术的本田宗一郎,经营管理的藤泽武夫"相识了,从此,奠定了公司飞跃发展的基础。

当时面对的难题是:尽避产品供不应求,不断扩大产量,却没赚到钱,原因是不能如数收回货款。原来主顾是一些小自行车店和黑市投机者,还有一些是想挥霍一把的退伍军人。一些商店昨天还在营业,今天就关门倒闭了。店主和家人出逃,赖账者屡见不鲜。因此,宗一郎感到,生产量越大,自己破产的可能一性一就越大。虽然有一精一良的技术,但没有经营管理和销一售服务等方面的经验是不行的。

宗一郎和藤泽一见面就定下了今后将相互合作下去,不是董事长和职工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事业伙伴。

藤泽果然具有经营管理和销一售方面的才能,不久公司各项业务就走上了正轨。

宗一郎把管理的事放手让藤泽去干,自己则和河岛共同研制出顶阀式发动机。两个月后,划时代的"理想正型"摩托车终于试车成功了。不久,又推出了"奔利"、"天使"和"佳普"号。"佳普"型摩托车十分畅销。藤泽一方面扩大国内销一售,一方面打开出口渠道。

到1952年止,本田宗一郎共获得150多项专利。日本政一府为了表彰他在技术研究上的重大贡献,授予他蓝绶褒章。宗一郎听说后,笑着说:"政一府里也有办事草率的人,竟把我也给选上了。"宫内厅通知说,天皇陛下要接见褒章获得者,必须穿礼服。这可急坏了宗一郎,他连一套像样的西装都没有,哪来的礼服呀!

于是,宗一郎与通产省辟员硬磨:"对我们来说,工作服就是最好的礼服。如果非穿礼服不可,我就不要褒章了。"最后,不知藤泽从哪儿弄来了一套礼服,宗一郎总算穿上它出席授章仪式,不过显然极不自在。

仪式结束后,高松亲王在光轮阁举行晚宴,招待蓝绶褒章获得者。他们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46岁的宗一郎算是最年轻的了。高松亲王向本田宗一郎表示祝贺,问:"本田,发明创造相当辛苦吧?"宗一郎回答说:"对我来说,那是喜欢干的,一点也不辛苦,反而觉得很快乐。"

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不断扩大,到1953年,公司职工人数已超过2000人,拥有两座大工厂,但是,困难也接着来了。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必须有更多的资金投入。还有,"佳普"是在自行车后轮上装一个发动机的机动自行车,发动机一性一能越好,车子的耐用一性一就越差,不少人前来索赔。这事还波及到"理想"。"理想"发动机马力加大后,运转一性一能经常失常。顾客还提出了"奔利"的种种缺陷。新产品小型摩托车"奔利"的销路也不稳定。

真是四面楚歌,公司每天都有倒闭的危险。

最急的当然要数宗一郎了。何况问题就出在技术方面。他日夜地思考如何改进发动机一性一能,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了高功率发动机的汽化器。

宗一郎后来说:"人没有刺激就不会进步。经受的痛苦和获得的荣誉往往成正比,因为痛苦的经历可成为一股动力,成为人生飞跃的基础。"

由于经受了险些破产的痛苦磨炼,宗一郎终于站到了腾飞的起跑线上。

就在公司面临逆境的时候,宗一郎大胆地宣布,他的公司将参加在英国马恩岛上举行的世界著名摩托车大赛,简称TT大赛,并且明确表示:"既然参加,就要获胜。"

TT大赛是国际超一流水平的比赛。世界各国超一流水平的驾驶员和机械师,带着名牌厂家的摩托车会聚一堂,跑完420公里赛程。摩托车制造厂家和运动员能在大赛中夺魁,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也是最好的广告宣传。

宗一郎这一举动遭到了摩托车同行和通产省的冷笑,说他太自不量力了。宗一郎不顾这些,出访欧洲,并到马恩岛实地考察。到了那里,宗一郎立刻感到现实严峻。本田公司的技术和欧美相比差距太大了。人家那些世界一流厂家积累了近半个世纪的技术,德国、意大利等优秀赛车具有惊人的马力和优越的一性一能。

比赛自然是名落孙山。但宗一郎却大开了眼界。他访问了英、德、法、意等摩托车先进国家,并偷偷购买了比赛用的摩托车轮子、汽化器和轮胎,供回国后研究用。

回国后,宗一郎首先配备研究人员,完善研究机构,信心十足地开始研究。到1958年,双缸125CC、四缸250CC的第1号赛车终于研制成功了。1959年,本田公司参加TT大赛,获得第6名;而到1961年就获得了冠军。

宗一郎终于使理想变成了现实。这意味着本田公司的技术水平获得了迅速提高,在世界上获得了信誉。

接着,宗一郎又把全部一精一力从摩托车转到汽车上。在汽车F1大赛上夺冠已成为他的新奋斗目标。像摩托车一样,他想通过向世界最高水平的汽车比赛挑战,来提高技术水平。当时参加F1大赛的发动机厂家也是世界公认的超一流厂家,如波尔瑟、宝马、费拉里、阿尔法罗米奥等。宗一郎要与他们为伍,向汽车世界挑战!

尽避没有像提出参加TT大赛时那样遭冷眼,但人们仍说:"摩托车虽有了点成绩,汽车可就不同了,本田行吗?……"

第一次参赛,结果十分糟糕。宗一郎并不气馁,他分析不是发动机不好,而是经验不足。他鼓励大家说:"九十九次失败后必将在最后一次取得丰硕成果。"

1965年,本田赛车在欧洲赛程顽强拼搏,终于赢得了胜利。这一胜利,意味着日本的汽车制造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本田佳普"高级摩托车,到1983年产量已突破1500万辆,其声望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法国还获得了"法兰西"奖。然而宗一郎并不满足于"二轮车",他雄心勃勃地要向"四个轮子"进军。在他看来本田公司虽然以摩托车称霸,但比起汽车工业,那还仅等于一种儿童游戏活动。当时美国的福特、克莱斯勒、通用汽车公司、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自不必说,就是日本国内,也有丰田、日产、三菱、铃木、富士等大型汽车公司。

但是,从小就迷上了汽车的本田宗一郎,一心要生产汽车。1966年3月,本田公司研制出划时代的轻便轿车,这就是"N360"。这种轿车很快成了畅销车。当年,本田公司就生产了10万辆"N360"。

早在1959年6月,本田公司就在美国设立了"美国本田摩托车公司",在美国每年销一售摩托车45万辆。到1975年,本田公司每年在美国销一售"西比古"轿车12万辆。后来,又向美国市场推出了更大型的"阿科德"轿车。1980年,本田公司又开始在美国建了一座轿车工厂。10年之后,本田公司在美国生产的轿车已达到年产50万辆,连同在加拿大年产8万辆,再加上从日本运往美国的42万辆,在美国的销一售总额已达100万辆左右。

1986年,本田公司又在美国推出了一种"阿刻尤拉"高级轿车。美国汽车行业调查公司的首席专家,在调查顾客满足指数时把"阿刻尤拉"列为第一名,"丰田"名列第二,第一次超过"梅赛德斯"和"奔驰"。

本田宗一郎作为"本田帝国"的创始人,早在1973年就光荣引退了。他把董事长的职位让给了河岛喜好。这对宗一郎来说,只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而已。但一位创业者把大老板的位置让给了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一时成了轰动全球的新闻。宗一郎的老搭档藤泽武夫也光荣引退了。本田公司干净利索地完成了公司最高层的新老交替工作。

事实证明宗一郎的决定是英明的,年轻人比他和藤泽干得更漂亮。宗一郎说:"那是十分出色的交接班,还使我一下子年轻了20多岁。拥有知己才是真正的财富呀。"

宗一郎有两子两女。对小孩的志向,他从不过问。长子博俊大学毕业后,自已经营一家名叫"无限"的公司,主要开发畅销赛车的零部件等,有50多名职工,在美国还有一家分公司。博俊常和父亲顶牛,但从不缺钱花,还可以自一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干自己喜欢干的工作,因此他很感激父亲。宗一郎的次子在美国留学期间患病,不幸早逝。两个女儿一个已成家,另一个侨居澳大利亚悉尼。

本田博俊有次和记者谈及父亲时说:"在宴席上,人们奉承几句,老头子就来劲了。我在旁边看着看着,常常在想,真不可思议,一性一格如此单纯的人,为什么能干出如此一番事业来呢?不过,也许正因为他是那种一性一格的人,才能轰轰烈烈干事业吧……"


上一篇:电影皇帝邵逸夫   下一篇:飞机大王休斯
其它相关文章
·铁路巨头斯坦福
·尤第一财团塔塔
·三菱霸王岩崎兄弟
·糖王黄氏家族
·钢铁大王卡内基
·华尔街大亨摩根
·石油巨子洛克菲勒
·酿酒大王张振勋
·新闻巨人普利策
·状元实业家张謇
最新发表文章
·铁路巨头斯坦福
·尤第一财团塔塔
·三菱霸王岩崎兄弟
·糖王黄氏家族
·钢铁大王卡内基
·华尔街大亨摩根
·石油巨子洛克菲勒
·酿酒大王张振勋
·新闻巨人普利策
·状元实业家张謇
随机推荐文章
·姚晨:水样女子的喜剧人生
·把厕所打扫得比厨房还干净
·儒家亚圣孟子
·把“名声”送给别人
·百世兵家之师孙武
·心安即归路
·毛泽东未了的黄河情结
·让梦想成真
·保险业巨子史东
·饮料大王伍德鲁夫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本栏热门文章
·酿酒大王张振勋
·华尔街大亨摩根
·江泽民:我是一个普通公民
·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
·爱民如子的海瑞
·进退皆忧范仲淹
·智比诸葛的刘基
·童话大王安徒生
·炼狱圣徒陀思妥耶夫斯基
·讽刺大师果戈里
本栏精华文章
本栏推荐文章
·大侠塞万提斯
·追忆张国荣上海的足迹
·敞开新的大门
·每个生命都是一种行走
·胡主席两次拥抱受伤骑兵
·人家是作家!
·少年张衡的故事
·王珞丹:奋斗着的青春最
·毕加索成名的秘密
·音乐之父巴赫
Copyright 2017-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