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秀
-经典日志-情感日志-伤感日志-心情日志-搞笑日志-唯美日志-亲情故事-爱情故事-友情故事-职场故事-励志故事-人生故事-哲理故事-校园故事-名人故事-
文章搜索:   热门搜索: 励志  爱情  人生  搞笑  口号
当前位置:励志秀> 故事> 历史故事> 文章内容

“挑故者”号爆炸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08-29 16:19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巍然矗一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一陽一光照耀下熠熠闪光,犹如一条银色巨龙,只等一声令下,便直上云霄。

在美国载人航天飞机飞行史上,“挑战者”号可谓战功显赫,独占鳌头。

在美国现有的4架航天飞机中,它飞行的次数最多。从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至今总共有24次航天飞行,它就占10次。今天,它飞行的使命是将一个通讯卫星和全套观察哈雷董星的仪器送入太空轨道。此外,“挑战者”

号还创造过多次第一: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宇航员、第一位黑人宇航员和第一位华裔宇航员都是乘坐它升空的。这一回,它又将创造一项第———首次运载一位普通公民邀游太空。

这位普通公民是37岁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中学的社会学教师。

1985年7月,美国航天局公开招募一名将作太空飞行的普通公民,里根总统提议选择一名教师。麦考利夫勇敢地应征,结果从11400名自愿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有幸第一个乘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普通公民”。此刻,她静静地坐在航天中心的休息室里,想到自己邀游天宫的理想就要成为现实,不禁激动异常,同时又充满信心,纷飞的思絮把她带回到约翰逊太空中心度过的日日夜夜..当她“过关斩将”,在应试中一举夺魁后,她意识到在通往太空的道路上她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有待于攻克。于是,她抓紧时间,埋头苦读,遍览有关宇航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的一操一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个月紧张的模拟训练开始了。她在约翰逊太空中心的5号大楼里参加了宇航集训。整个训练场就像个“机器人”世界,宇航员在模拟座舱内必须用计算机程序中的术语对话,不允许流露任何作为人的思想感情,训练极其严格。集训课程包括熟悉机上全套系统,掌握飞行一操一纵规程,学习排除故障、紧急避险,同时要接受失重训练,以适应太空中的生活。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宇航员工作完全是个崭新的世界,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学会一操一纵航天飞机的本领,适应宇航员生活,她付出的代价远比职业宇航员多得多。每天5小时的高强度训练,麦考利夫总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高度紧张的脑力活动和超乎寻常的形体训练,使她疲惫不堪,但她总是咬紧牙关坚持着。她终于成了一名合格的宇航员。

在这次航天飞行中,她将在第4天向地球上几百万中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第一节课她将用自己在太空的亲身感受向学生们讲解:什么是“太空”?在太空中人类如何生活?第二节课她将告诉学生们:为什么人类要耗费巨额财富,冒着生命危险闯入太空?太空对人类的价值。在太空中讲课,这在教育史上是前无先例的,想到此,已有12年教学经验的麦考利夫内心充满了初试讲台般的喜悦与不安。

临行前几天,她特地来到康科德中学,向学生们告别,她开玩笑地说:“再见吧,我的孩子们!如果老师不再回来任教,那就是被上天留住了。”

她深知航天飞行中充满着巨大的危险,但为了唤一起学生们和全国民众对航天事业的理解和热一爱一,她愿以身试“险”。

工作人员的脚步声,把她的思绪打断。紧张而又繁杂的登机准备工作开始了。在作了一系列测试后,人们帮她穿上笨重的宇航服。

这是一个少有的寒冷天气,北风凛冽,温度降到了零下4 摄氏度,发射架上挂满了晶莹的冰柱。由于天气太冷,原订上午9 点38 分发射的时间,不得不推迟了两小时。看来,这不是个好兆头。

但在距发射架4 英里远的看台上,却是一幅热气腾腾的景象。一大早,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 多名观众就冒着严寒赶到这里。他们中有国家字航局的官员,有前来采访的各国记者,有专程来观看的美国各州的旅游者,还有即将起飞的宇航员的亲属,其中包括麦考利夫的父母和妹妹。他们手拿望远镜和照相机,遥望着发射台,焦急地等待着那最后一刻的来临。

11 点左右,身着宇航服的麦考利夫和她的战友们——另外6 名字航员从航天中心大楼出来了,他们微笑着向兴高采烈的观众挥手告别,愉快地从航天飞机头部左侧的圆形舱门进入密封舱。

11 点30 分,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倒数计时。发射前7 分钟,最后一架舷梯撤离“挑战者”号。前4 分钟,宇航员最后做一次头盔和面罩检查。前35 秒,一切显示正常,自动程序开始工作。前6 秒钟,“挑战者”号主发动机点火。

这时,所有看台上的观众都盯青巨大的电视屏幕。他们屏住呼吸,注视着屏幕上倒数计时的数字变化:“5 、4 、3 、2 、1!” 11 点38 分,当最后一声指令从指挥中心下达,“挑战者”号下方腾起一阵翻浓着的白烟,轰鸣着拔地而起。这条银色的巨龙,喷着明亮耀眼的火一柱,以3 倍于音速的速度直一插云天。顿时,看台上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和掌声。

人们欢欣雀跃,被眼前壮观的景象所陶醉,人人脸上绽出喜悦的笑容。麦考利夫的双亲和妹妹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为自己亲人的成功而感到自豪。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现场直播的亿万观众,也欢天喜地,赞叹不已。聚集在学校礼堂里观看电视的康科德中学的数百名学生,个个欣喜欲狂,为敬一爱一的麦考利夫老师飞上太空而喝彩。整个美国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11 点39 分12 秒,即“挑战者”号发射后仅仅72 秒钟,意想不到的惨剧发生了。“挑战者”号底部突然闪出一道白光,顷刻间,一一团一由桔红色火焰和一乳一白色烟雾组成的大火球吞没了整个航天飞机。紧接着。从15000 米的高空传来闷雷般的爆炸声,耗资12 亿美元的“挑战者”号砰然爆炸,两枚助推火箭拖着白烟从火球中窜出来,形成一个“Y ”字型坠一落下来。而飞机本身则变成千万块燃一烧着的碎片,洒落在离发射场19 公里的大西洋里。

广阔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场上死一般寂静,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看台上数以千计的观众茫然不知所措。麦考利夫的妹妹“啊”地一声发出撕人心肺的惨叫,使看台上的观众从恍惚迷一离中惊醒,一时间,痛哭声、唏嘘声响成一片。几分钟后,广播员以沉痛缓慢的语调播出了这不幸的消息,告诉人们刚才目睹的景况是一次千真万确的空难。整个发射场立刻沉浸在悲哀和痛苦之中。

坐在电视机前目睹这一惨剧的干千万万的观众,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播音员反复报道、荧屏上连续播放这一悲惨的瞬间,人们才被迫接受了这个事实。悲恸的气氛笼罩着成千上万的家庭。

在康科德中学,礼堂内兴奋的欢呼声还未停息,电视屏幕上的航天飞机已猝然间化成一一团一大火,孩子们个个都惊呆了。礼堂里顿时寂静下来。接下去便是举座悲泣,放声痛哭。这生与死、欢乐与悲痛的瞬息变幻,简直叫孩子们难以置信,幼小的心灵无法承受。许多孩子呆呆地坐在电视机前,久久不忍离去,仿佛这样能使时光倒流,挽回麦考利夫老师的生命。教师们强忍住心中的悲痛,尽量安一抚孩子们,并立即通知学生的家长,把孩子领回家中。

历史将永远记住1986 年1 月28 日11 时39 分12 秒这一难忘的时刻,一场世界载人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上空发生了。“挑战者”

号航天飞机高空爆炸,7 名机组人员无一幸免。这7 名为人类的太空事业献身的勇士,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他们是: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中学37 岁的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46 岁的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40 岁的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36 岁的黑人女宇航员朱迪斯·雷斯尼尔、35 岁的罗纳德·麦克奈尔、39 岁的埃利森,奎恩和41 岁的格雷戈里·贾维斯。

“挑战者”号爆炸的噩耗,通过无线电波立即传遍全球。全美国为之震惊!全世界为之震惊!

悲剧发生之时,美国总统里根正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召集高级助手讨论国情咨文。副总统布什和国家安全顾问斯皮克斯惊慌失措地跑进来,通报了这一骇人听闻的惨讯。里根当即要求打开电视机看录像。“挑战者”号爆炸的惨景使他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过了很久他才喃喃自语:“这,这真是一场可怕的悲剧。”他迅即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7 天,并推迟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

几小时后,里根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向全国人民发表电视讲话。他的面容似乎一下子苍老许多。他以低沉而略显沙哑的声调悲痛地说:“‘挑战者’号失事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民族悲剧,南希和我与你们一样深感悲痛。”他宣布1 月28 日为全国哀悼日。他满怀激一情地赞扬罹难的7 名字航员是“星球旅行者”,是“大无畏和勇敢的人”,“他们具有那种特殊的一精一神,即挑战者的挑战一精一神”。

美国全国上下无不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布什副总统受里根总统的委托,立即飞往肯尼迪航天中心,慰问死难者家属。正在开会的众议院也宣布休会。全国各地降半旗致哀,所有教堂都响起了钟声,前往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洛杉矶运动场上的奥林匹克火炬被重新点燃,以纪念遇难者。在纽约,往日灯火通明的帝国大厦当晚一片黑暗,燃起了蜡烛。连热闹非凡的纽约股票交易所也变得格外冷清,停止了股票交易。

在佛罗里达州大西洋沿岸,约有两万人在失事当晚向茫茫夜空射一出手电光,似乎想找回7 名字航员的伟大灵魂。在麦考利夫的家乡,家家户户庭院的树上都挂满了黄色彩带,以表示对英雄的怀念。

全世界都加入到哀悼者的行列。联合国安理会中止了正在举行的会议,在德奎里亚尔秘书长的提议下,向“挑战者”号的死难者默哀一分钟。欧洲议会也中上会议,向蒙难的宇航员致哀。许多国家的电视台都中断正常节目,迅速插播了这一消息。来自各国领一导一人的唁电、唁函像雪片般地飞向华盛顿。

苏联政一府还决定以遇难的两名女宇航员——麦考利夫和雷斯尼尔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两处火山口。

1 月31 日,15000 余人冒着刺骨寒风,在得克萨斯州约翰逊航天中心的草坪上为“挑战者”号7 名英烈举行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和夫人专程赶来参加,与遇难者家属坐在第一排。会上,里根总统赞扬了7 名字航员的光辉业绩,并表示:“ ‘挑战者,号的爆炸,并不意味着我们征服太空的终结。今后美国还要进行更多的航天飞行,要有更多的字航员,还要有更多的普通公民,更多的教师,到太空探险。‘挑战者,号上的英雄正把我们引向未来,我们要继续沿着他们所走的道路走下去。实现新的目标,取得更大的成就,就是我们纪念‘挑战者’号7 位英雄的最好方式。”

事故发生的当天,美国宇航局就成立了一个由7 人组成的临时调查委员会。2 月3 日,里根总统又下令成立由前国务卿罗杰斯任主任的13 人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事故的原因。

美国国防部在航天飞机爆炸后就立即派出飞机和舰船,全面封锁了爆炸碎片散落的大西洋海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搜索和打捞航天飞机残骸的工作。直至8 月28 日。这次为时7 个月的打捞工作才宣布结束。据统计,一共出动了6000 人、52 架飞机、31 艘船只、3 艘潜艇、5 艘无人驾驶潜水器和151 名潜水员,对离肯尼迪航天中心东北64 公里的9.3 平方海里的海面和429 平方海里的海底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搜索,打捞出111.32 吨残骸,占升空物体总重量45 %。其规模之大,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

3 月8 日,在30 米深的海底,潜水员打捞到“挑战者”号的座舱,舱内有部分宇航员的遗体。通过对残骸的复原和分析表明,爆炸时,座舱是完好的,直至高速坠一落撞击水面后才解体。4 月13 日,又从海底捞起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连接部位的残片,为确定爆炸起因提一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美国政一府调查委员会的专家们,根据打捞上来的航天飞机残片以及爆炸前航天飞机发回来的大量数据,反复观看了“挑战者”号从起飞到爆炸的录像,认为问题出在右助推火箭上。

6 月9 日,里根总统在白宫收到了政一府调查委员会的最后报告,这是经过4 个多月的调查而写出的关于“挑战者”号爆炸事故的总结。报告长达256 页,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航天飞机右侧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密封装置失效,燃气外泄,喷一出火舌后引起推进剂储箱爆炸。除了设计上存在缺陷外,发射时气温过低,合成橡胶密封圈失去弹一性一,丧失密纷作用,也是导致这场灾难的重要原因。报告指出,这两个原因井非不可避免,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美国宇航局本身在管理上存在的严重缺陷和官僚主义问题。

早在前几次航天飞行中,就发现橡胶密封圈有移动、腐蚀或烧坏的情况。

为此,宇航局在1985 年7 月将此列为优先处理的课题,但该计划始终未能兑现。

1 月27 日,此次发射的前一天,气温降到零度以下,航天中心的两名工程师曾告诫说,严寒会使密封装置失效,将严重威胁航天飞机的安全。他们一再建议推迟发射计划,但经过儿个小时的争论,航天中心的一名高级官员否决了他们的意见。结果酿成了一场本应避免的特大灾难。

“挑战者”号的爆炸,使美国的整个航天计划陷入停顿状态,1986 年的15 次航天发射计划全部取消,损失极其惨重。

但是,美国人并没有被“挑战者”号失事所吓倒,失败、危险阻挡不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民意测验表明,绝大多数美国人仍然坚决支持航天飞行计划。1700 多名原来准备应征的第二位进入太空的“普通公民”,在事发后无一撤回申请。两名儿童向全国学生发出倡议:每人向国家捐献一美元,用来制造一架新的航天飞机,响应者众多,甚至连幼儿园的孩子们也捐了款。

里根总统下令建造新的航天飞机。宇航局的专家们对火箭助推器的关键部位作了重大的技术一性一修改,重新设计和制造了环形密封圈。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挑战者”号的悲剧,宇航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航天飞机上的101 个重要部位上安装了传感装置,以确保在飞行中各部位的技术参数能及时反馈傍地面控制中心。发射塔上增添了应急滑降篮,宇航员可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迅速疏散。在非洲北部还增建了两处迫降跑道,供航天飞机紧急降落。

两年后,美国宇航局宣布了航天飞机恢复太空飞行的日程表。1988 年9 月29 日,“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地发射升空。美国人终于从“挑战者”号爆炸的一陰一影中走了出来,东山再起了。

(陈忠)


上一篇:没有硝烟的激战   下一篇:西班牙折箭始末
其它相关文章
·埋在死灰中的古城
·最悲惨的劫机案
·凯撒遇刺
·押上断头台的国王
·萨拉热窝暗杀事件
·“泰坦尼克”号沉没记
·日本大化革新
·鸿门宴
·林肯遇刺
·真假沙皇沙皇
最新发表文章
·埋在死灰中的古城
·最悲惨的劫机案
·凯撒遇刺
·押上断头台的国王
·萨拉热窝暗杀事件
·“泰坦尼克”号沉没记
·日本大化革新
·鸿门宴
·林肯遇刺
·真假沙皇沙皇
随机推荐文章
·鲁斯特驾机闯红场
·非洲部落美女为何必须赤裸上身?
·揭秘 谁是中国的第一个小脚女人
·德国国会纵火案
·萨拉热窝暗杀事件
·总统被绑架
·慈禧和洋情人玩姊弟恋的隐情
·鸿门宴
·“绝世暴君”的寡妇情:秦始皇如
·伊朗门事件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本栏热门文章
·鸦片引起的战争
·最悲惨的劫机案
·埋在死灰中的古城
·揭秘慈禧的少女时代
·总统在政变中殉职
·安第斯山悲剧
·韩国客机被击毁真相
·伦敦地铁大火灾
·联合国秘书长之死
·霹露行胁
本栏精华文章
本栏推荐文章
·霹露行胁
·古罗马盛行娼妓文化 2万人城市开
·被趴得仅剩内裤:慈禧遗体三次入
·朱元璋“血洗湖南”真相探秘
·只有处女才能参加的斯威士兰裸舞
·中国最骁勇的公主:让蒙古铁骑俯
·喀布尔的枪炮声
·乾隆皇帝为何规定中秋节放假三天
·水门事件
·布托走上绞刑架
Copyright 2017-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