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故居,俗称郑家大堂屋,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小南门外郑家巷北首,北倚古城墙,东邻古板桥遗址,面积近200平方米,原为茅屋,后改为瓦屋。西屋部分曾毁于兵患,后经修复改造,由第八世孙郑迎春居住。198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郑板桥纪念馆后,又作了修理。故居大门朝南,门楼上嵌有赵朴初手书“郑板桥故居”石刻。穿过门楼,绕过影壁,向西进入庭院。有朝南正屋三间.正屋中间壁板满绘翠竹,靠后墙设长几,陈列着镇江国画院朱庚成院长亲自创作的1.2米高郑板桥古铜色塑像一尊,两侧悬满板桥手书木刻和书画。堂屋两边的玻璃柜内分别陈列板桥遗物:古砚、笔筒、《板桥集>板桥青年时代读书时所作的朱批。走廊上有他手书的“浮暄池”,“古板桥”碑石刻。东房为当年板桥的卧室,陈列着郑氏祖传的“钱柜床”、“站柜”等家俱经及板桥手书的横披真迹影印件,还有陆伯瞻的诗.西屋陈列着各种研究板桥思想、书画艺术的资料。朝北下屋三间,门檐上嵌有板桥所书“聊避风雨”四字的砖刻,室里陈列着当代名家为纪念郑板桥而创作的书画作品,研究板桥思想、艺术的论文、专著,以及有关的民间故事和各种工艺品。庭院东侧花墙下有一八角门,内有一问小书斋,是当年板桥读书、作画处。陈设有古朴、典雅的书桌、座椅、书厨和茶几。书斋前面的小天井栽有兰竹,充满了诗情画意。庭院西侧有一间小屋,据说是当年板桥用膳之处,门上至今还留有其亲题窨刻“白菜青盐 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楹联一副。可见板桥俭朴生活的一斑。出故居大门,向东不远即到“古板桥”,横跨东门外护城河上,初为木桥,后改砖桥。由于城市建设,原桥已不存在,仅留“古板桥”碑石一块。
余事艺三绝;
狂吟月二分。
——王遽常题江苏省兴化古板桥郑燮故居小书斋
东邻文峰古塔;
西近才子花洲。
——徐石桥题江苏省兴化古板桥郑燮故居[门楹]
上联“文峰古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由李思诚所建,曾用明代兴化籍阁老李春芳的玉带做镇塔基。下联“才子”,指宋·宗臣(1525-1560),是抗金名将宗周的后裔,其文风豪放,被誉为“嘉靖七子”和“江北第一文士”,嘉靖七子又称后七子,即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徐中竹、梁有誉、吴国伦。
一生狂怪露灵府;
三绝孤高济世情。
——元湛题江苏省兴化古板桥郑燮故居小书斋
为官悉民情,难得糊涂,无非愤世警语;
作书成我体,贵能开创,的是扬州怪才。
——于海洲题江苏省兴化古板桥郑燮故居